國家、地方動作頻頻,醫械創新的黃金時代來臨。
01
國家衛健委釋放多項信號
利好醫療器械創新發展
12月6日,國家衛健委就醫藥領域科技創新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覆蓋醫療裝備企業科技創新、進院渠道暢通、醫工融合、基層診療賦能等多處內容。
圖源:健康中國
國家衛健委科教司司長劉登峰在會上提到,去年以來國家衛健委圍繞健全項目管理、優化資源布局、營造政策環境等10個方面,出臺了50條促進衛生健康科技創新的政策舉措。
其中包括,在促進生物醫學新技術創新發展方面,出臺了相關政策,暢通從基礎研究到臨床轉化的渠道;為科技創新提供源源不斷的資金、政策和項目支持,為衛生健康事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伴隨國家層面對醫療創新的重視程度加上,醫療裝備領域自主創新發展已迎來提速。
會上,聯影醫療董事長張強介紹了聯影醫療在醫療設備創新方面的努力。聯影今年前三季度研發的投入就占營收的將近1/4。現在已經有超過3萬臺CT、磁共振、分子影像(PET/CT等)等軟硬件系統,服務于全球近80個國家14000多個醫療機構。
同時,醫工結合的成果也在加速企業端的商業轉化,并推動醫療設備國產替代。據北京協和醫院院長張抒揚介紹,國產ECMO主機已經獲批上市,在全國50多家醫院推廣應用。張強表示,產學研醫多方創新協同,能夠讓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有效銜接,共同打造深度融合的創新生態,這也是醫療科技創新的關鍵。
除了高端使用場景的突破外,醫療裝備創新還在直接賦能基層診療服務能力,與國家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的目標形成呼應。
張強表示,將先進的人工智能技術融入設備全流程,讓醫療裝備更加智能,基層醫生更加容易操作,醫院就可以開展更多常規化、標準化的診療服務。
11月27日,國家衛健委、國家發改委等7部門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推進醫療機構檢查檢驗結果互認的指導意見》,明確檢查結果互認推進三大目標時間點。
據張強介紹,通過搭建信息化體系平臺,以醫療信息化、智能化助力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可以有效促進醫學影像診斷資源的共享和下沉,實現基層檢查、上級診斷、結果共享,提升影像診療同質化,推動檢查結果互認。
聚焦醫療創新成果的臨床應用,北京協和醫院院長張抒揚介紹了藥品準入的原則,即滿足臨床需求,體現學科發展,有重大突破的原研藥、通過國家質量與療效一致性評價的仿制藥、罕見病用藥、兒童用藥、國家基本藥物優先考慮。
02
激勵政策密集發布
全鏈條支持創新醫械
由于投資大、周期長、技術門檻高,創新醫械的發展離不開官方的多鏈條支持。
在國家號召下,近期多地發布創新醫療器械支持政策。例如上海提出,對進入國家和上海市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查程序的產品,按照規定給予最高300萬元支持;以上產品首次取得注冊證并落地生產的,按照規定再給予不超過研發投入的40%,最高800萬元支持。每個單位每年累計支持金額最高3000萬元。
此外,審批難問題也在加速破除。9月10日,國新辦舉行“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圍繞新技術、新設備、新耗材收費準入的意見提出:對優化重大疾病診療方案或填補診療空白的重大創新項目,開通綠色通道,加快審核。
據藥智醫械統計,2023年進入器械創新審批通道的的數量比2022年增長了35%。自2019年以來,每年進入器械創新審批通道的產品量整體呈現上升趨勢。
支付端的傾斜也逐步明確,為創新醫械的商業轉化提供保障。今年7月,國家醫保局發布《國家醫療保障局辦公室關于印發按病組和病種分值付費2.0版分組方案并深入推進相關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確,對因新藥耗新技術使用不適合按DRG/DIP標準支付的病例,醫療機構可自主申報特例單議,特例單議數量原則上為DRG出院總病例的5%或DIP出院總病例的5%以內。
地方上,海南將全省定點醫療機構所采購的創新藥械納入直接結算范疇;北京將符合條件的創新藥械及相關技術服務納入CHS-DRG付費除外支付范圍;浙江推出創新醫藥技術的激勵措施,按本年度DRG清算總額的一定比例確定激勵總額。
在國家到地方的全鏈條支持下,國內醫療創新的環境已發生轉變,從高端設備突破到基層診療賦能,創新對醫械領域的重要性仍在持續加碼。
附:
來源:賽柏藍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