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醫保局于11月23日下午召開新聞發布會,目前已印發的17批立項指南,合計涉及271個主項目、250個加收項、88個擴展項,加起來共有收費編碼609個,價格項目的顆粒度明顯加大。
國家醫保局并明確表示,為了推動相對成熟的人工智能(AI)輔助技術更好地服務于臨床,同時確保不額外增加患者的經濟負擔,他們經過深入分析AI的潛在應用場景,決定在放射檢查、超聲檢查及康復類項目中增設“AI輔助”擴展項。這意味著,在相同的價格標準下,醫院既可以選擇繼續培養醫務人員進行診療工作,也可以選擇引入AI技術來輔助診療,但現階段不重復收費。
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AI工具在醫療領域展現出了極為廣闊的發展前景。AI技術的應用范圍不僅局限于輔助診斷,它還在新藥發現、健康管理、手術輔助、治療規劃以及患者服務等多個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成為人類醫生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
有專家指出:隨著相關技術的持續成熟,以及醫療領域相關政策的不斷完善,AI技術在醫療行業的商業化應用將逐步成為現實。因此,我們應密切關注AI在藥物研發及醫學影像等領域的最新進展,這些領域有望成為未來AI醫療發展的重要方向。
01
AI醫療迎來黃金期,市場潛力巨大
隨著AI技術的迅猛發展,AI在醫療行業的應用正迎來前所未有的黃金機遇。
據市場研究機構預測,全球醫療大模型市場規模預計將在2025年達到38億美元,更有望在2030年突破100億美元大關(折合人民幣約7000億元)。這一趨勢清晰地表明,醫療大模型不僅是未來醫療領域的重要發展方向,更是推動傳統醫療行業實現數智化升級的核心驅動力。
在中國,AI醫療市場的潛力同樣巨大,且呈現出持續穩健的增長態勢。從企業主體類型來看,AI醫療供應主體涵蓋了國內外眾多知名企業。國外廠商如西門子、通用醫療、美敦力等,智能醫療設備廠商如華中數控、麥克奧迪、微創機器人等,醫療大數據模型企業如平安健康、京東健康、阿里健康、醫渡科技等,AI藥物研發企業如睿智醫藥、泓博醫藥、藥石科技、藥明康德等,以及AI診療服務企業如左醫科技、愛爾眼科、嘉和美康、鷹瞳科技等,共同構成了中國AI醫療行業的多元化生態。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中國AI醫療行業涌現出了一批以德睿智藥、劑泰醫藥、零假設科技、森億智能為代表的新興企業。這些企業憑借先進的技術積累和品牌效應,在市場中嶄露頭角。同時,以阿里、平安、百度、京東為代表的大數據模型企業也在持續加大AI醫療布局力度,進一步推動了行業的快速發展。
據企查貓統計數據,截至2024年8月,全國共有存續、在業的AI醫療產業相關企業達到536家。其中,廣東省AI醫療企業數量最多,共計142家。從區域集中度來看,CR3(前三名企業集中度)為56%,CR10(前十名企業集中度)為72%,顯示出AI醫療行業較高的市場集中度。
在AI醫療行業的上市公司中,代表性企業主要布局于國內市場。其中,微創機器人、醫渡科技等企業在境外布局方面步伐領先。同時,這些企業的AI醫療相關業務占比也最高,經營最為集中,展現了強大的市場競爭力和行業影響力。
02
三大陣營并驅爭鋒,千億藍海待破局
2024年標志著AI大模型在醫療領域應用的嶄新起點,從理論探討迅速過渡到實際應用,僅一年間,AI大模型已深度融入醫療行業的各個維度。當前,生成式AI大模型在醫療生態中已初步顯現出“三大陣營”的競爭格局:一是以APUS等為代表的新興AI大模型企業,它們憑借創新技術和獨特視角嶄露頭角;二是以商湯、訊飛等為代表的傳統科技企業,它們在AI領域有著深厚的積累,正積極向醫療領域拓展;三是以百度、騰訊等為代表的互聯網巨頭,它們憑借強大的技術實力和廣泛的資源布局,在醫療AI領域展現出強大的競爭力。
無論是大型企業還是中小創業公司,都在積極布局醫療AI領域,試圖在這片潛力巨大的市場中占據有利位置。這“三大陣營”各自擁有不可替代的資源和硬實力,未來發展前景廣闊。然而,面對千億級的“AI醫療”藍海市場,每個陣營都面臨著諸多挑戰和機遇。
盡管AI大模型在醫療領域的應用前景廣闊,但現階段仍存在諸多難題。醫療的嚴肅性要求AI模型必須具備高度的準確性和可靠性,而數據的互不連通和近乎為零的容錯率則進一步增加了醫療大模型商業化的難度。因此,如何在保證醫療質量的同時,實現AI大模型的商業化應用,成為當前醫療AI領域亟待解決的問題。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隨著“百模大戰”的持續推進,眾多品質不高的大模型最終將被淘汰出局,未來能夠脫穎而出的大模型及相關AI醫療企業將是少數。在如今醫保政策的優化下,誰能夠憑借技術創新、資源整合和市場洞察等優勢,成功殺出重圍,成為醫療AI領域的領軍者,讓我們拭目以待!
來源:醫療器械創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