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醫療裝備產業是關系國計民生、經濟發展和國家安全的重要產業。為推動重慶市智慧醫療裝備產業高質量發展,著力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特制定本行動計劃。
一、工作目標
到2027年,全市智慧醫療裝備產業產值規模成倍增長,發展質量有效提升,形成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擁有關鍵核心技術的領軍企業和拳頭產品,產業發展能級大幅提升,優質市場主體加快涌現,產業創新生態更加健全,關鍵核心技術取得突破,基礎支撐能力顯著增強,應用示范推廣不斷深入,在全國影響力不斷提升。
——產業發展能級大幅提升。全市智慧醫療裝備制造業產值年均增長60%以上,2025年產值規模超過100億元,2027年產值規模超300億元。
——優質市場主體加快涌現。加快形成一批具備行業影響力的龍頭企業和拳頭產品。到2025年,營業收入超過20億元的領軍企業達2家,國家“小巨人”企業達10家,“專精特新”企業達75家,10億元級“大品種”達3個;到2027年,營業收入超過20億元的領軍企業達5家,國家“小巨人”企業達15家,“專精特新”企業達100家,10億元級“大品種”達10個。
——產業孵化體系持續優化。積極打造涵蓋技術研發、產品研制、概念驗證、小試中試、臨床試驗等關鍵環節的產業孵化和轉化平臺。到2025年,建成智慧醫療裝備產業創新綜合體2個,集聚智慧醫療裝備產業鏈上下游各類創新主體60家以上,新增推動20項智慧醫療裝備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到2027年,建成智慧醫療裝備產業創新綜合體5個,集聚智慧醫療裝備產業鏈上下游各類創新主體100家以上,新增推動50項智慧醫療裝備科技成果轉化應用。
——關鍵核心技術取得突破。聚焦“卡脖子”環節,突破一批關鍵原材料、零部件和元器件及關鍵共性技術,抗體、磁珠、生物膜、水聽器、動態傳感器、微流控芯片等短板有效補齊,初步建成創新力強、附加值高、安全可靠的產業鏈供應鏈。
——技術支撐能力顯著增強。推動人工智能、人機交互、大數據、生物傳感等技術深度賦能醫療裝備產業,到2025年,建成80個創新研發平臺、40個臨床試驗機構、3個中試驗證平臺;到2027年,建成100個創新研發平臺、50個臨床試驗機構、5個中試驗證平臺,產業技術基礎體系基本完備。
——應用示范推廣不斷深入。支持創新醫療器械研發和應用示范的政策環境及產業生態持續優化,到2025年推動實施250個創新醫療器械應用示范項目,到2027年推動實施600個創新醫療器械應用示范項目,產學研醫協同創新力度持續增強。
二、發展重點
(一)高端醫療設備。發展智能化、遠程化、精準化、多模態融合的高端醫學裝備,重點發展計算機斷層成像系統、超導磁共振成像等高端醫學影像設備,診斷檢驗、顱腦監測、膠囊內鏡、動態傳感持續監測系統等醫用診斷裝備,超聲治療、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CRRT)、血液透析、手術動力裝置、手術機器人、腦機接口等治療裝備。推進研制心磁、腦磁測量等新型監護裝備。深度挖掘中醫原創資源,發展中醫診療、保健康復裝備。發展醫用激光、光子、射頻、超聲設備等醫療美容設備。
(二)高值醫用耗材。圍繞運動醫學、燒傷、心腦血管、腫瘤等醫療需求,推進人工關節、人工皮膚、人工心臟、腫瘤介入等植介入產品培育。加快血管和軟組織功能修復生物材料、植入填充注射材料的開發,推動3D打印、生物合成等技術應用,提升植介入器械安全有效性水平。
(三)高效體外診斷。針對免疫系統疾病、呼吸系統疾病、腫瘤、感染性疾病、精準用藥指導等,大力開發分子診斷、免疫診斷、微生物檢測等領域的新型診斷試劑產品,鼓勵開發新的檢測靶標試劑盒,促進質譜檢測、新一代測序、數字PCR等新型分子檢測技術以及即時檢驗(POCT)等先進檢測技術發展,推進檢測試劑原料的自主開發。
(四)人工智能醫療器械。圍繞醫學影像三維重建、病灶識別、輔助決策等開發人工智能醫用軟件。圍繞手術導航、手術參數等人工智能算法開發手術導航系統。圍繞康復訓練、視聽神經治療、慢病管理等開發數字療法醫療器械。
三、工作舉措
(一)實施產學研醫協同創新工程。
1.加強關鍵技術攻關。支持企業牽頭,與醫療機構、科研院所、高校等共建產學研醫創新攻關聯合體,開展全鏈條關鍵技術專項攻關,提升自主創新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推動大院大所和企業深度合作,采用“揭榜掛帥”、定向委托等方式,遴選領銜科學家、工程師等行業專家,充分授予科研自主權,組織開展原創性研究和底層基礎性技術研究,推動科研成果產業化。(牽頭單位:市科技局、市經濟信息委;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委、重慶大學、重慶醫科大學、重慶郵電大學等)
2.打造產業孵化體系。依托環大學城創新生態圈、環重醫創新生態圈等,聚焦重慶大學、重慶醫科大學、金鳳實驗室、嘉陵江實驗室等高校和科研機構,打造“人才鏈、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暢通融合的轉化新生態,逐步構建技術研發、產品研制、中試驗證、臨床試驗等關鍵環節相互促進的產業孵化體系。征集智慧醫療裝備創新需求,組織實施專項“揭榜掛帥”項目,系統布局技術創新中心、重點實驗室和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等平臺,建成市級以上創新和轉化平臺100個以上,集聚產業鏈上下游各類創新主體100家以上,打造創新綜合體5個以上。(牽頭單位:市科技局;責任單位:市經濟信息委、市教委、市衛生健康委、市藥監局、重慶大學、重慶醫科大學等)
3.鼓勵科研人員創新創業。加快全市科技創新成果庫建設,推動智慧醫療裝備全領域科技成果“應入盡入”。支持研發機構建立擬注冊轉化產品清單(簡稱清單),重慶市智慧醫療裝備產業創新發展工作專班組織對清單開展可行性評估,相關市級部門對評估后的清單項目依法依規給予政策支持。組織智慧醫療裝備科技成果與企業、金融機構對接,推動50項以上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牽頭單位:市科技局;責任單位:市經濟信息委、市教委、市衛生健康委、市藥監局、重慶大學、重慶醫科大學等)
4.推動醫工融合創新。深化醫工協同創新,建立“醫學+工業”“醫院+工廠”“醫生+工程師”等多維度醫工協同創新機制。持續開展“創新醫療器械應用示范”,建立“隨時申報、定期評審、協同推進”的工作機制,鼓勵“企業出資出題,醫療機構、高校和科研院所解題”的橫向合作模式,應用示范產品可直接納入參與項目的醫療機構采購目錄,應用示范項目視同省部級縱向課題,醫務人員和科研人員貢獻可作為職稱評定、崗位晉升、績效考核等重要依據。(牽頭單位:市經濟信息委、市衛生健康委;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醫保局、市藥監局、重慶大學、重慶醫科大學等)
5.提高臨床研究效率。鼓勵醫療機構積極開展臨床研究,健全醫療資源數據共享機制,通過數據標準化提高數據共享的質量和效率。整合生物樣本庫等臨床資源,推動生物樣本的高效使用和共享。依托市級臨床研究倫理委員會、倫理審查區域聯盟等機構,建立倫理協作審查和結果互認機制,縮短倫理審查時間。(牽頭單位:市衛生健康委、市藥監局;責任單位:市科技局、重慶大學、重慶醫科大學等)
6.加強人才培養引進。優化學科建設,鼓勵重慶大學、重慶醫科大學、重慶郵電大學、重慶理工大學等高校開展醫療器械與裝備工程高層次人才培養,建立智慧醫療裝備應用培訓示范基地。鼓勵產教融合,支持高校、科研院所、醫療機構、龍頭企業加強合作,整合基礎、應用、臨床等學科,積極探索醫工交叉特色人才培養新模式,加快“醫+X”復合型醫學人才、卓越工程師、技能人才培養。依托“渝躍行動”和“新重慶引才計劃”等積極引進智慧醫療裝備人才和團隊,健全研發、轉化人才鏈。(牽頭單位:市教委、市科技局;責任單位:市經濟信息委、市衛生健康委、重慶大學、重慶醫科大學等)
(二)實施創新產品倍增上量工程。
7.建立優先審評審批機制。對進入創新或優先審批程序的第二類醫療器械優先審評審批。對已上市第二類醫療器械來渝申請注冊的,建立快速審評審批機制。強化對第三類醫療器械注冊創新申請的技術指導,助力產品進入國家藥監局創新、優先等特別審批通道。(牽頭單位:市藥監局)
8.實施重點項目前置服務。對國家級和市級重點項目、“揭榜掛帥”項目中入圍產品、境內已注冊產品在渝申報項目、納入“渝藥創新生態鏈”的第二類醫療器械產品等,實行注冊申報前置服務,提前介入、專班指導,推進產品加快注冊上市。支持在重點產業聚集地建設創新服務中心(站),為產業發展提供專業輔導和精準便捷服務。(牽頭單位:市藥監局;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經濟信息委等)
9.鼓勵創新產品入院配備使用。建立經濟信息、科技、衛生健康、醫保、藥監等部門會商制度,研究制定并動態調整《重慶市智慧醫療裝備創新產品目錄》,在市藥交所建立重慶市智慧醫療裝備創新產品掛網采購專區。組織企業與醫療機構對目錄中產品規范開展專題“陽光推介”活動。醫療機構及時召開醫學裝備或醫用耗材管理委員會會議,按照“應配盡配”原則,結合本機構診療特色及臨床需要,研究落實重慶市智慧醫療裝備創新產品入院配備使用事宜。(牽頭單位:市衛生健康委;責任單位:市經濟信息委、市醫保局、市科技局、市藥監局等)
10.支持創新產品開拓國際市場和家用市場。強化技術指導,暢通對接渠道,積極支持我市研發生產的智慧醫療裝備通過FDA(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EMA(歐洲藥品管理局)、PMDA(日本藥品醫療器械局)或WHO(世界衛生組織)等國際機構合規性檢查。支持經過改進設計有臨床價值的健康管理產品申報醫療器械注冊。鼓勵智慧醫療裝備拓展家用市場等健康管理應用場景。(牽頭單位:市經濟信息委;責任單位:市藥監局等)
(三)實施優質企業培育工程。
11.培育領軍企業和鏈主企業。支持產業基礎雄厚、具備細分領域較強競爭力的企業整合國內外優質資源,打造具有生態主導力、國際競爭力的領航企業。支持鏈主企業充分依托重慶制造業體系完備的大工業優勢,積極開展人工智能、航空航天、電子信息、新材料、生命科學等跨領域合作,推動產業鏈上下游、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強化關鍵基礎零部件、基礎材料、基礎軟件、基礎工藝保障,提升產業鏈保障能力和供應鏈韌性。(牽頭單位:市經濟信息委;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財政局等)
12.培育科技型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實施科技型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雙倍增”計劃,引導各集聚區、高校、科研院所、新型研發機構在孵化、提升兩個重點環節下功夫,實現智慧醫療裝備領域科技型企業達600家,高新技術企業達150家。(牽頭單位:市科技局;責任單位:市經濟信息委等)
13.加快打造產業服務平臺。建立健全智慧醫療裝備平臺服務體系,大力發展醫療器械專業服務機構和組織,推動建立一批創新研發、中試驗證和臨床試驗等公共服務平臺。依托平臺布局重點賽道,根據賽道需求研究部署前沿研發及轉化平臺。積極支持建設重慶智慧醫療裝備研究院、西部智慧檢驗與數字醫療協同創新中心等一批高水平研發轉化平臺。(牽頭單位:市經濟信息委;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衛生健康委、市教委、市藥監局、重慶大學、重慶醫科大學等)
(四)實施產業生態創優工程。
14.加快提升檢測審評能力。持續加強重慶醫療器械質量檢驗中心能力建設,新增醫療器械可用性工程、生物安全性、植入醫療器械等檢驗資質,醫療器械檢驗資質參數達到12000項。強化醫療器械審評隊伍建設和經費保障,擴大審評資質覆蓋范圍。積極參與監管科學研究,全面提升審評能力。(牽頭單位:市藥監局)
15.實施醫療器械注冊與生產許可并聯審批。對符合并聯審批條件的申報事項,在堅持標準不降、程序不減、嚴控風險、保障質量的前提下合并檢查,整合行政審批流程,提高行政審批效能。(牽頭單位:市藥監局)
16.常態化開展醫療服務價格項目審核。建立智慧醫療裝備創新產品快速納入醫保新機制,支持新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備案應用。對納入《重慶市智慧醫療裝備創新產品目錄》的產品,3個月內完成掛網銷售。已公布實施的新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具備實施條件的醫保定點醫療機構可隨時向市醫保局備案后開展應用。(牽頭單位:市醫保局)
17.組織實施創新產品集中招標采購。成立市級智慧醫療裝備集中采購工作組,根據各級醫療機構使用情況選取部分產品探索集中采購。定期收集各醫療機構智慧醫療裝備配置需求和資金使用情況,確定采購數量,擬定采購計劃,編制集中采購目錄,組織實施集中招標采購。待醫療機構驗收合格后,嚴格按照合同約定與供貨企業結算貨款。對智慧醫療裝備創新產品的采購使用,參照集采中選藥品實行醫保預付,提前支付給醫療機構。(牽頭單位:市醫保局;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委、市財政局、市經濟信息委等)
四、產業政策
(一)支持創新產品加速上市、落地生產和市場拓展。
18.支持創新產品研發。在科技重大專項中優先支持智慧醫療裝備創新產品研發,符合條件的項目可以給予最高1000萬元資助。針對智慧醫療裝備發展的重大需求,通過科衛聯合醫學科研項目分層級支持,每個項目最高支持800萬元。推動院企聯合,設置智慧醫療裝備院企聯合醫學科研專項,每個項目最高支持800萬元。組織企業參與智慧醫療裝備類別的市衛生健康委聯合重點實驗室建設,每個項目支持90萬元。(市科技局、市衛生健康委按職責分別負責)
19.加速檢驗檢測和審評審批。除結構組成、工作原理較為復雜或適用標準較多的醫療器械外,無源醫療器械產品平均檢驗時限由60個工作日縮減至45個工作日,體外診斷試劑產品平均檢驗時限由45個工作日縮減至30個工作日,有源醫療器械產品平均檢驗時限由120個工作日縮減至90個工作日。第二類醫療器械審評時限由60個工作日縮減至平均40個工作日。(牽頭單位:市藥監局)
20.支持創新產品落地生產。對新取得醫療器械注冊證且產業化的第三類、第二類醫療器械產品,給予一定獎勵。其中:通過開展臨床試驗獲批的第三類醫療器械產品每張注冊證最高獎勵300萬元,其他第三類醫療器械產品每張注冊證最高獎勵100萬元。通過開展臨床試驗獲批的第二類醫療器械產品每張注冊證最高獎勵100萬元,其他第二類醫療器械產品每張注冊證最高獎勵20萬元。對進入國家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查程序、我市創新醫療器械審批程序且產業化的醫療器械產品,再分別給予最高100萬元、50萬元獎勵。(牽頭單位:市經濟信息委)
21.支持創新產品開拓國際市場。對通過FDA、EMA、PMDA或WHO等國際機構合規性檢查,實現產業化并在相關國外市場開展銷售的,每個產品給予最高100萬元獎勵。單個企業每年獎勵最高不超過500萬元。(牽頭單位:市經濟信息委)
22.加大首臺(套)智慧醫療裝備產品應用推廣。重慶市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在有效期內(三年)可以享受首臺(套)首購首用獎勵,按照不超過實際支付額的30%,擇優給予首購首用獎勵,獎勵資金最高500萬元。首臺(套)智慧醫療裝備參與我市醫療機構招標投標活動,提供了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產品證明材料,無需再提供關于“市場占有率、應用業績”等證明材料。(牽頭單位:市經濟信息委、市衛生健康委)
(二)支持企業和平臺提升質量,做大規模。
23.支持企業并購。對將市外并購項目轉移到重慶的,擇優按并購金額的5%予以最高不超過500萬元的獎勵。(牽頭單位:市經濟信息委)
24.支持企業生產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企業生產線新建或技術改造的,按項目總投資的20%,給予最高1000萬元獎勵。(牽頭單位:市經濟信息委)
25.支持產業服務平臺發展。對專業服務機構按照合同額的5%給予最高500萬元獎勵。(牽頭單位:市經濟信息委)
(三)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26.組建種子基金投早投小。設立2億元種子基金,優先支持智慧醫療裝備領域科技企業和團隊,落實盡職免責機制,推動相關科研成果轉化應用。(牽頭單位:市科技局)
27.組建政府引導基金加強合作。設立市級智慧醫療裝備產業投資母基金,強化與集聚區、企業和社會資本合作,根據項目情況,參與子基金投資,打造100億元產業基金群,促進智慧醫療裝備產業項目落地。(牽頭單位:市國資委、重慶渝富控股集團)
28.支持企業融資貸款。對獨角獸、潛在獨角獸企業在首次融資時,按到位金額的0.5%,予以最高500萬元、100萬元資金獎補。對企業技改項目貸款按照實際項目貸款利率的50%,最高不超過貸款金額的2%給予貼息,單個企業項目每年貼息上限為1000萬元。對企業通過直接融資租賃方式購置設備推動實施技術改造,給予2%的貼息,單個企業項目每年貼息上限為500萬元。(牽頭單位:市經濟信息委、市地方金融局)
五、組織保障
29.健全統籌協調推進工作機制。組建智慧醫療裝備產業創新發展工作專班,由市政府主要領導擔任總召集人,分管工業和醫療衛生的副市長、重慶大學校長擔任召集人,市發展改革委、市教委、市科技局、市經濟信息委、市財政局、市衛生健康委、市國資委、市統計局、市醫保局、市地方金融局、市藥監局、重慶渝富控股集團、兩江新區、西部科學城重慶高新區、大渡口區、沙坪壩區、重慶大學、重慶醫科大學有關負責人為成員。工作專班主要負責系統謀劃智慧醫療裝備產業高質量發展重大改革、重大政策、重大項目、重大平臺,研究、調度、解決推進過程中的重大問題,加強督促指導,強化考核評價,推動閉環落實。
30.深化產業鏈生成機制,促進產業集聚發展。繪制智慧醫療裝備產業鏈圖譜,依托產業鏈圖譜,健全“一企業一鏈條一顧問一專班”的精準產業培育和項目招商機制。聚焦重點領域,集中資源和力量,優化規劃布局,促進產業集聚發展。持續建設兩江新區、西部科學城重慶高新區、大渡口區、沙坪壩區智慧醫療裝備產業基地。探索建立基地間合作和利益分享機制,推動園區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差異化發展。根據實際情況合理確定各區發展賽道,研究制定重點項目清單,開展產業引育工作。(牽頭單位:市經濟信息委;責任單位:各集聚區)
本行動計劃自2024年X月X日起實施,有效期至2027年12月31日。如本政策措施與我市其他同類政策意見有重復的,按照“從優、就高、不重復”的原則予以支持。各集聚區應出臺相應的產業支持政策,對市級政策形成良好補充,如支持企業做大做強、組建專項基金、促進創業投資等,共同營造智慧醫療裝備產業發展的良好生態。